與哈國共前進——鄭鍋踐行“一帶一路”倡議取得豐碩成果
2015年8月底,固好最后一顆螺栓,臉上、身上蹭滿黑漆漆油漬的鄭鍋股份海外項目工程師劉紹清走出了哈薩克斯坦石油焦煅燒項目的安裝工地,懸了三個多月的心終于踏實下來。這是他在哈薩克斯坦的第112天,也是NFC哈薩克斯坦石油焦煅燒項目鍋爐安裝工作的最后一道調試。
當時,工廠所用汽包的鋼板厚度是40mm,與汽包連接的管子工地現場只能采用脹接。但當時現場管子長,中心距又較遠,所以操作上存在很大難度。另外,汽包脹接處理之后的對流管束退火工作也面臨著溫度測量儀缺失卻又采購不到的問題。然而辦法總比問題多,經過反復思考和試驗,劉工最終利用鋁的特性解決了測量溫度的問題,實現一次水壓試驗無滲漏的戰果。
經過多重工藝的保障,NFC哈薩克斯坦石油焦煅燒項目不僅除塵率可達99%以上,脫硫率高達95%,大幅度減少溫室氣體CO2、SO2等有害氣體的排放量,同時煙氣脫硫后生成的副產物——石膏(硫酸鈣),經脫水貯存后還可作為建筑原料銷售。兼具環保效益與經濟效益并存的鄭鍋制造,助力哈薩克斯坦石油焦煅燒項目開啟環保高效新局面。
在哈薩克斯坦東北部,坐落著礦產資源極為豐富的巴甫洛達爾市,經過合理的規劃設計,一座現代化的石油焦煅燒工廠在這里拔地而起,這項項目的核心元素100%來自于中國。
兩臺65米長的回轉窯勻速旋轉,源源不斷地產出煅后焦,生產過程中排出的“廢棄”余熱則被回收重新利用,同時實現發電和供暖,而承接哈薩克斯坦石油焦煅燒余熱鍋爐項目的,正是鄭鍋股份。
哈薩克斯坦石油焦煅燒項目是中色股份(以下簡稱NFC)承建的在哈重要工程承包項目。2013年,NFC開始在國內尋找適合哈薩克斯坦石油焦煅燒項目的余熱鍋爐生產廠家,面對幾乎一片空白、只有零星幾家能夠生產碳素回轉窯余熱鍋爐的國內市場(碳素回轉窯余熱鍋爐:鍋爐回收石油焦經過碳素窯煅燒產生的高溫煙氣進行余熱發電、供暖等),NFC采取公開招標的方式進行選擇。而在此之前,鄭鍋股份已經在碳素余熱回收鍋爐領域有過不少的成功案例,標書方案更具可行性、更加完善、并且更有價格優勢的鄭鍋股份毫無疑問成為NFC的不二選擇。
NFC:你方是否在35噸這樣的大噸位碳素余熱回收鍋爐項目上有過突破?
鄭鍋股份:新絳40t/h碳素余熱回收鍋爐項目、古縣45t/h碳素余熱回收鍋爐項目都是35t/h以上的大爐子,從項目正式運轉以來,一直持續良好的運行狀態。從技術研發、人力投入、資金支持等方面我們都花了很多心思,不斷拓寬碳素窯余熱回收鍋爐領域的道路,可以說我們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
如何處理工廠剩下的雜質,避免污染環境,是鄭鍋股份技術的精華所在。工廠碳素回轉窯出口溫度高達1200℃以上,高溫煙氣直接排放不僅有污染環境的危害,而且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資源浪費。余熱鍋爐對煅燒后的高溫蒸汽進行降溫,所產生的蒸汽除滿足全廠生活、生產外,大部分進入汽輪發電車間用于發電。車間內配有汽輪發電機組4臺,年發電量可達8100萬千瓦時,不僅能保證工廠本身的需要,還能向外輸出,滿足其他企業生產和城市生活用電的需求。
三年以來,鄭鍋股份每年都會現場回訪哈薩克斯坦石油焦煅燒余熱鍋爐項目,向客戶提供例行售后追蹤服務,而每年的檢測結果都是——鍋爐運轉狀態十分令人滿意。
在今年剛剛閉幕的上海國際鍋爐展——鄭鍋股份展位上,一位哈薩克斯坦承包商慕名專程而來,他被哈薩克斯坦石油焦煅燒余熱鍋爐項目所打動,“那個項目在我們當地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力,這是一個國際化的專業團隊,所以我相信并選擇鄭鍋股份。”經過更為深入的了解,哈薩克斯坦承包商與鄭鍋股份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我們都堅定地相信,這只是一個起點,未來將共同澆灌出更為繁密的友誼之花。
“一帶一路”是一條攜手前進的陽光大道,鄭鍋股份在哈項目搭建起中哈兩國裝備制造和國際產能合作的長廊,未來將以哈薩克斯坦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橋頭堡,輻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中國石油焦化國際產能合作和資源開發利用再筑新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