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
按照《江西省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部署安排,到2020年,全省PM2.5平均濃度較2015年下降12%,控制在39.6微克/立方米以內;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2.8%。今年,國家對江西這兩項指標進行考核。
為此,江西明確了“科學分析、精準監測、精細管理、依法治理”的工作思路,以“控煤、減排、管車、降塵、禁燒、治油煙”為工作重點,強力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
(1)控煤。采取綜合減煤措施,到2020年底前全省煤炭占能源消費比重降低到65%以下;加快淘汰縣級以上城市建成區10蒸噸/小時及以下燃煤鍋爐,縣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原則上不再新增35蒸噸/小時以下的燃煤鍋爐。
(2)減排。深入推進五大行業VOCs污染調查和治理,加快火電、鋼鐵、水泥、有色冶煉、焦化等重點行業無組織排放治理;在環境敏感期分階段實施水泥行業錯峰生產,最大限度減少工業污染物排放。
秸稈露天焚燒是產生霧霾的重要原因之一。為此,江西省人大常委會作出秸稈露天禁燒的決定。在此基礎上,省環保廳聯合有關部門建立了秸稈禁燒獎罰機制,籌集9200萬元專項獎罰資金,對全省100個縣(市、區) 秸稈露天禁燒管控進行量化考核。同時,完善上下聯動、部門協調、包干巡查、縣—鄉鎮—村—組的網格化防控管理機制,進行全面管控。
針對可能出現重污染天氣,該省環保廳將督促各地進一步完善和修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提高響應標準;完善天氣預測預報預警,實行研判會商,深化聯防聯控,依法依規嚴格落實應急預案中的各項管控措施,著重對鋼鐵、焦化、鑄造、建材行業實施錯峰生產,優化有色、化工行業生產調控,加大限產比例。適時組織開展重污染天氣應對情況督察,對應對不力的實施嚴肅問責。
在此基礎上,突出重點地區,因地制宜防治大氣污染。把萍鄉、新余、宜春作為大氣污染防治的重點,發揮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作用,加強協同防治、統一措施行動,努力實現區域環境質量整體改善與區域協同發展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