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推進2019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鍋爐相關)
1、開展清潔替代。對以煤、石油焦、渣油、重油等為燃料的加熱爐、熱處理爐、干燥爐(窯)等,積極推進使用天然氣、電等清潔能源以及利用工廠余熱、熱電廠供熱等進行替代。
2、持續實施“雙替代”供暖。集中供熱管網覆蓋區域外,堅持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煤則煤、宜熱則熱,在電力供應有保障的地區,優先實施電能清潔取暖工程,綜合運用地源、水源和空氣源熱泵等技術,建設一批分布式電能供暖項目。天然氣管網覆蓋到的區域,在落實氣源合同的前提下,有序建設燃氣鍋爐房、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煤改氣”、“煤改電”堅持以供定需、以氣定改、先立后破,在氣源、電源未落實情況下,原有取暖設施不予拆除。2019年完成“雙替代”80萬戶。
3、加強供熱能力保障。結合城區集中供暖需求,以冬季有采暖缺口的城市為重點,積極實施現役純凝機組采暖供熱改造,有序發展背壓機組,2019年全省新增熱電聯產集中供熱能力3000萬平方米。對用熱、用氣需求較大的園區、區域,積極推廣集中供熱、供氣。
4、淘汰落后爐窯。京津冀傳輸通道城市基本淘汰有色行業燃煤干燥窯、燃煤反射爐,以煤為燃料的熔鉛鍋和電鉛鍋;基本淘汰熱電聯產供熱管網覆蓋范圍內的燃煤加熱、烘干爐(窯)。
5、實施達標治理。嚴格執行國家工業爐窯行業排放標準和《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DB41/1066—2015),2019年10月底前,完成所有工業爐窯達標整治;高爐煤氣、焦爐煤氣實施精脫硫改造,煤氣中硫化氫濃度小于20毫克/立方米。
6、2019年6月底前,按照“主體移位、切斷連接、清除燃料、永不復用”標準,完成省轄市建成區內所有燃煤熱風爐、燃煤導熱油爐的拆除或清潔能源改造工作;10月底前,淘汰全省范圍內所有爐膛直徑3米以下燃料類煤氣發生爐。
7、大力推進城區集中供暖。充分利用好現有集中供暖資源和設施,在已有大型熱源和集中供暖管網的區域,深入排查居民供暖需求,推動富裕供熱能力向合理半徑延伸,深挖供暖潛力,減少供暖盲區。2019年10月底前,鄭州、安陽、焦作、濮陽市建成區集中供暖普及率達到90%以上,新鄉市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85%以上;洛陽、許昌、濟源3市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80%以上;三門峽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75%以上;開封、平頂山、鶴壁、駐馬店4市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70%以上;漯河、商丘、南陽3市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60%以上。
8、逐步推進熱源半徑內燃煤設施關停。30萬千瓦及以上熱電聯產電廠供熱半徑15公里范圍內落后小煤電、燃煤鍋爐和未完成低氮改造的各類鍋爐,推動關停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