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大氣污染物排放新標準發布
山東是中國能源消耗大省,消耗結構以燃煤為主,產業結構偏重,高污染、高消耗行業占比較高,防治大氣污染形勢嚴峻。該省現已構建起完備的“1+5+8”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體系,包括1項區域性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5項火電、鋼鐵等分行業排放標準,8項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標準。
提高相關排放指標標準,能夠提高企業清潔生產水平、降低污染物排放、倒逼高排放設備淘汰、改善大氣環境質量。新修訂的標準取消了人口密集區高污染行業排污特權,采用分區分階段的排放策略;將山東省區域劃分為核心、重點和一般控制區,不同區域執行不同的排放限值,企業根據所在位置分區執行控制要求。
新一輪保衛藍天“戰略”將超低排放標準覆蓋了山東省全部燃煤鍋爐,同時將逐步向非煤行業推廣,要求鋼鐵、焦化行業排放達到超低排放標準。重點控制區水泥、陶瓷、石灰、玻璃等建材行業排放也要求達到超低排放標準,一般控制區水泥、陶瓷、玻璃等建材行業排放要求嚴于國家標準。
在此輪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修訂中變動最大的是《鋼鐵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新標準的修訂,有利于淘汰一批規模小、工藝落后、達標治理無望的小型鋼鐵企業,引導現有鋼鐵企業通過清潔能源替代等方式實現達標排放,從而推動山東省能源、產業結構調整,改善大氣環境質量。
據監測數據顯示,2018年,該省細顆粒物(PM2.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平均濃度同比分別下降14.0%、8.5%、33.3%、2.7%;重污染天數同比減少5天。其中,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比2013年、2015年分別下降50.0%、35.5%。
據《山東省2013-2020年大氣污染防治規劃》,2020年,該省環境空氣質量基本達標,比2010年改善50%左右。2013年以來,山東“斷腕”治理環境污染,已發布各類標準102項。